纪传体史书和编年体史书的区别在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什么?

纪传体通史和编年体通史的区别:体裁不同、记载线索不同、创建人员不同、内容不同。

1、体裁不同:

纪传体通史: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

编年体通史: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2、记载线索不同:

纪传体通史: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编年体通史:以事情发生的时间为线索,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3、创建人员不同:

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太初元年(前104年)。

编年体通史:由周代史官于公元前841年前后创体。

4、内容不同:

纪传体通史:“列传”是全书中篇幅最多的。

编年体通史:以事系日,以日系时(季),以时系年,对了解一代兴亡大势,很为方便。

纪传体定义:

纪传体是指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格。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载记和史论等的综合。

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有帝王之实而无帝王之名者,如项羽、吕雉,亦可列入本纪。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世家之取名就是因为“王侯开国,子孙世袭”,也就是诸侯爵位封邑世代相传,故名世家。

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表:有世表、年表、月表、世系表、人表等多种名称,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载记:记载不属于正统王朝的割据政权的事迹。唐修《晋书》,初列“载记”三十卷,专门记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胡族政权即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在前人基础上,集中记载中原割据的始末,赋予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适当的历史地位。虽然“载记”形式脱胎于前人,但在纪传体正史体例上,《晋书·载记》仍算一个创造,因为它是采用世家之体而用载记之名,成为与本纪、列传并列的一种形式。

史论:包括卷首序和卷后论,大量的是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论,或交代所叙内容的由来与宗旨,而于本纪后论特注重于政治上得失成败、盛衰兴亡的评论,尤能反映史家的历史见解。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形式综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编年体定义: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特点:

编年体史书,以事系日,以日系时(季),以时系年,对了解一代兴亡大势,很为方便。但历史事件自酝酿、发生至结束,往往延及数月乃至数年,编年体史书诸事杂陈,从中人们难以稽其首尾。也就是说,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为此,从《左传》起,就用追溯往事或带叙后事的方法,以弥补这一缺陷。另外,这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对人物生、典章制度和文化的叙述多过于简略,而且割裂,年代不明的事甚至无法写入书中,这些都影响了编年体史书的使用价值。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史记》是二十四史之一,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书中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纪传体

纪传体,是亚洲史书的一种形式,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载记和史论等的综合。

纪传体可以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格。

《史记》简介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1、本纪:“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2、表:“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3、书:“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4、世家:“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5、列传:“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