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分明的成因和历史演变?泾渭分明是发生在哪里的奇特景观?

泾渭分明发生在西安市高陵区。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河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区相汇。“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在泾水、渭水相会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

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鸟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经的是关中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

据统计,泾河均每年向渭河输送3.04亿吨泥沙,均含沙量为196公斤每立方米;在未纳入泾河之前,渭河均每年输送泥沙1.78亿吨,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

从数字上看,还是泾浊渭清,尤其在枯水季节。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也同样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渭河流经地区土壤所含矿物成份的原因,当渭河含泥沙量达到每立方米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了。

扩展资料:

渭河干流,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方公里。渭河多年均径流量75.7亿立方米,陕西境内为53.8亿立方米。

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总的趋势是自南而北减小,秦岭、关山区高,原区、谷地区低;西部大于东部,中游比下游径流丰富。秦岭北坡的径流模数较高,为9~15公升/秒·方公里,而黄土原区的径流模数只有0.8~2.2公升/秒·方公里,仅千河径流模数较高,千阳站为4.66公升/秒·方公里。渭河干流的径流模数为2.5~3.7公升/秒·方公里,其中魏家堡、咸阳站较高,是由于支流加入造成。

泾渭分明发生在西安市高陵区。渭河属于黄河的支流,泾河是渭河的支流,泾河和渭河交汇形成了一清一浊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泾河和渭河的含沙量是不同的,两者交汇后形成了互不相融的壮丽景观,也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界线。后来人们就用泾渭分明来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界线,也形容人的一种精神品质。成语出自《诗经·邶风·谷风》。

《诗经·邶风-谷风》中记载:“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泾何以证明渭浊呢?那就是因为其河中沙洲之清澈可见呀。古时泾河水清,渭河水浊;两条河交汇处,河水有明显的分界,这就是2000多年前所谓的泾渭分明。

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这据考证,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了。那么,现在还能不能在两河交汇处见到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呢?仍然是可以的。

2400多年前,我国正处在西周鼎盛时代,而西周的国都就在渭水之滨的岐山,他们在渭河流域上游的聚居和迅猛发展,其活动不断扩张和生存环境不断改善,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造成了渭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水土流失的加剧,使得渭水变得浑浊起来。而这个时候的泾河流域还处于相对稳状态,林草丰茂,人类活动较少,对大自然的干扰和破坏也较小,因而泾河水还比较清澈。于是就有了《诗经》对“泾渭分明”之奇异景观的第一次文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