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越来越多的河湖 成为市民的亲水乐园
晚饭过后,家住亦庄的吴女士来到凉水河边散步。走在河堤步道上,城市褪去喧嚣,溪流清澈、小鱼畅游、野鸭嬉戏……“河边遛遛弯儿很舒服,我几乎每天都来。”
河水变丰沛、水体变清澈、水生植物生机盎然、步道长椅码头等设施越来越人性化……如今,北京越来越多的河湖,已成为市民的亲水乐园。
补水 有水河长增加452公里
位于西五环附近的卢沟新桥,永定河从桥下缓缓流过,宽阔的水面上不时有水鸟掠过。向北不到3公里,永定河分洪枢纽工程拦河闸两座闸门开启,水流卷着白色浪花源源不断汇入下游河道。
北京曾是一座多水的城市。后来由于连年干旱、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许多河道一度干涸。近年来,本市统筹调度多种水源,通过跨流域生态补水,让永定河、潮白河等断流多年的河流再次全线贯通,并在2021年实现北京五大河流全部再现“流动的河”贯通入海。
自去年汛期以来,全市新增有水河道27条、有水河长452公里,越来越多的河流湖泊重现碧水盈盈、飞鸟蹁跹。
近年来,永定河生态补水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北京开展全市生态补水提供了经验范本。
2017年11月,官厅水库下泄184万立方米水量,断流20余年的永定河河道迎来了水源的滋润。尽管水头仅到达门头沟区王平镇,却是永定河生态补水的初步尝试。2019年以来,北京连续四年开展生态补水,永定河于2020年实现北京段贯通,去年、今年两度实现865公里河道全线通水。
市水资源调度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俊文介绍,今年的永定河春季生态补水完成后,永定河自官厅水库以下将形成270公里连续水路,北京段将形成约1800公顷水面,平原南段可维持流动不少于两个月。
2021年4月,北京市启动潮白河试验性春季补水,统筹调配密云水库等多种水源,向潮白河生态补水。一年多以来,密云水库已向下游补水超14亿立方米,断流22年的潮白河北京段再次全线水流贯通,五条主要支流与干流恢复水力联系,包括空库运行了20多年的唐指山水库。
治污 142条黑臭水体完成治理
位于京城南部的凉水河,曾是北京有名的“牛奶河”“臭河”——河水呈现出乳白色,河底淤泥灰黑,不用走得太近就能闻到阵阵臭味,住在附近的居民到了夏天甚至不敢开窗。污染严重的凉水河却不是个例,据市水务局统计,北京的黑臭水体最多时候曾达到142条(段)。治污,刻不容缓。
2013年至2018年,凉水河流域内36条(段)黑臭水体河段、86处年排污量共计3631.8万吨规模以上的排污口完成了治理。2014年起,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二期和通州段工程陆续开工,先后完成河道清淤、生态修复、巡河路照明。
如今的凉水河,水质改善,河道里“住着”各种鱼类、小虾、田螺、蝌蚪,野鸭随处可见,有时还能看到白鹭、苍鹭光临。每到周末,大人、孩子在河边欢快游玩。
凉水河的治理是北京河湖治污的缩影。
2013年起,北京市连续实施三个“三年治污行动”,根治河道顽疾。经过多年努力,全市规模以上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由2013年的393万立方米/日提高到2021年的707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由2013年的84.6%提高到2021年的95.8%,城镇地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置。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目前142条黑臭水体已全面完成治理,全市地表水还清向好,健康水体从60%提升到86%,水生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加。
便民 河湖岸线空间开放共享
清河来广营北路至温榆河河口段的岸边,成了市民李先生遛弯儿的新去处,这处封闭多年的巡河路今年“五一”前后刚刚对市民开放。
由于历史原因,这段巡河路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随着清河水质提升,周边环境改善,为了给市民增加更多休闲空间,水务等相关部门多次实地踏勘,将河段两岸原有的巡河路打开。这里分别建设了长约2.3公里、宽约5米的滨水慢行道,修补破损路面,沿岸增种水生植物,布设长椅、鸟禽展板等设施,满足市民亲水需求。
这样的滨水慢行步道在城区还有很多,从颐和园团城湖南闸到东便门的28.5公里河道两岸,完成了西南二环水系的步道连通工程,打通沿线8处“梗阻”,让市民实现“一走到底”;凉水河双营桥至马驹桥之间的22.4公里,也分别在两岸设置慢行步道。今年年底前,永定河滞洪水库中堤也将有约10公里滨水步道建设完工并对市民开放。
目前,《北京市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规划》已出台。到2035年,将在554.8公里的河道长度内,建设1109.6公里的城市滨水慢行系统,让市民“伴着河流”骑车回家。
居民不仅能在水边散步、骑行,还有更多“高大上”的玩法。近年来,水务部门还在护城河、昆玉河等城市骨干河湖建设了600处垂钓平台,在八一湖等天然水域规划了12处皮划艇区域,并在冬季谨慎选择适宜地点,开辟25处河湖滑冰场。
河道也正成为新的旅游线路。亮马河燕莎桥至朝阳公园段1.8公里河道通航;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全线通航;这个月底前,还将实现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
水润京华,亲水乐民。(记者 王天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