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主人翁风采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建功


(资料图片)

五年来,山东省总工会认真履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牵头职责,会同省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改革工作参与单位,全面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部门协同,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产改工作格局,取得显著成效。全省2次入选全国产改试点,全国推进产改协调小组13次推广山东省做法,在全国首次产改考核中山东省获“优秀”等次。

实践中,全省着力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推进企业基层党组织应建尽建,推动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符合条件的省属一级企业、二级及以下企业全部完成“党建入章”。深入实施两新组织“百千万提升工程”,示范推动各级选派4万余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指导8万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党建引领新就业形态群体“12345齐鲁行动”。实行产业工人发展党员计划单列,持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成立“劳模工匠”党组织书记宣讲团,广泛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

广泛搭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平台。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举办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产业工人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建功黄河战略 创新决胜未来”主题展览,牵头成立工作联盟,团结动员广大产业工人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大部署,每年组织开展100项省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举办首届山东省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职工创新大赛,表扬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赋予劳动和技能竞赛新的时代内涵。聚力推动职工创新创效,面向基层生产一线职工,层层组织开展创新创效竞赛1.3万场次,参与企业1.9万家,取得创新成果357万项。强化政策支撑,搭建平台载体,出台《山东省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力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建成全省统一的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体系,培育省级全员创新企业150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31个,为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提供良好环境。

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实施省级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建设工程,累计投入330多亿元,“1+X”证书试点等做法在全国推广。在全国率先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全省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比例超70%。强力实施“齐鲁工匠”建设工程,构建三级攀登机制,打造工匠雁型矩阵,全省现有“大国工匠”7名,“中国质量工匠”3名,培育“鲁班首席工匠”“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314名,“齐鲁工匠”建设工程入选2020年度全省32项改革品牌。

稳步提高产业工人地位。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涵盖14个行业领域300多个职业(工种),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充分肯定。提升经济待遇方面,探索建立企业特级技师评聘制度,鼓励企业设立特级技师岗位,按照正高级工程师兑现待遇,253名高技能人才被企业评聘为特级技师。

维护产业工人权益。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探索建立工会、人社、法院、司法行政“四方联动”维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实施“工会法律援助服务在您身边”行动,加强职工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全省一体受理、24小时服务职工的12351热线平台。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和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引导企业依法保障“五险一金”,落实带薪休假和疗休养制度,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切实加强改革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联席会议,每年召开联席会议,研究产改有关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产改实施方案、编制产改“十四五”规划,各部门制定政策性配套文件211个,构建起产改工作的“四梁八柱”。推动产改工作常态化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督查任务,列入省直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和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引导改革走深走实、取得实效。(王瑞良 谭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