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迟为什么不会流血而死?中国古代凌迟一共有多少刀?
古代对犯人刑罚是很残酷的,其中仅死刑就有很多种。在这众多的死刑中,影响较大且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是斩刑、绞刑和凌迟三种。而通常我们较熟悉的五马分尸和腰斩则是不常用的。
在说凌迟之前,咱们先来大概说一下五马分尸和腰斩这两种刑罚。在周代常用的刑罚就有五马分尸,顾名思义就用畜力把人直接撕碎,比如战国时期的商鞅就是这种刑罚给处死的。
除了五马分尸,腰斩也是这个时期的主要刑罚。犯人会被从腰处直接砍成两节,受这种刑罚的犯人通常不会马上死去。助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李斯就是被腰斩处死的。到了清代腰斩由于过于不仁,才被雍正所废除。
史料记载,雍正十二年,河南一位俞姓官员在腰斩之后,在地上沾着自己的血连写了七个“惨”字后才气绝身亡。后监斩官报告给了雍正,雍正也感觉实在过于惨烈就宣布废除了腰斩之刑。
不过与之上的两种刑罚相比,凌迟更是惨烈百倍,不知道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不废除该刑罚?历史上被凌迟处死的名人有很多,比如正德年间的刘瑾3000多刀,崇祯年间的郑曼耳3600刀、著名将领袁崇焕3543刀,清朝时期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小天王洪天贵福1516刀等都是被凌迟处死的。
石达开具体刀数没有找到确切地记载,但石达开绝对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据史料记载,石达开在被凌迟时,虽汗如雨下但自始至终没有吭一声。据说,清朝统治者对天平天国是恨之入骨,见石达开始终不吭一声就想起一个大损招:往伤口上撒盐。割一刀,撒一把盐,简直不能想想。
这些被凌迟的人,最让人不可理解当属刘瑾了。刘瑾被凌迟了3000多刀,因为所需时间太长,刘瑾在被凌迟几百刀后饿了,中途还喝了两碗粥。刘瑾的这种好心态,估计会让人对凌迟有一种误解。这是一个将死之人吗?
被凌迟的人虽刀数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种现象是共通的:伤口处基本都不会流血。被凌迟的人,通常第一刀下去后会流寸许血,之后不管再割多少刀基本就不会再流血了。这其中不知道有什么科学原理?
也许是人在极度恐惧和紧张的状态下,伤口处就不会流血吧,这些血液反而都渗入了腹部。除了腹部大量积血外,还有一个地方也会集聚很多血液,这个地方就是小腿肚。这两个地方被划开后,血液会大量的流出。
腹部积血好理解,小腿肚同样积血就让人很难理解了!有懂的朋友吗?可以告诉我其中的道理。
凌迟是古代是最严厉的刑罚,自然在行刑前是要提前准备一下地,其中明代《瑞严公年谱》有这样记载的:凌迟时搭起一座棚子,棚前竖起一根上有分叉的粗木杆,刽子手手持锋利的铁钩、利刃,三声炮响后便开始,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剐得肌肉大如指甲片,一条一缕……。受刑者死后,头颅、躯体、五脏要吊在杆子上示众。
等这一切流程办完以后,监刑官就要策快马、摇红旗,向皇帝报告刀去了!
中国古代凌迟一共有3357刀。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并且凌迟时要在最后一刀,也就是第3357刀,要将罪犯刺死,才能凌迟成功。
光绪三十一年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请删除凌迟等重刑,清廷准奏,从此,凌迟这种非人的酷刑才从法典中消失,被斩首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