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个职工自建农场:种出电厂里的“滋味”

在福建省永安市东北郊4.5公里的兴坪村,有着64年建厂史的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就矗立在沙溪畔。鹰厦铁路穿厂而过,在铁路线西侧,一块5亩大小的空地被木质栅栏环绕。沿着路边的缓坡向上行走,“开心农场”四个字高高挂在栅栏缺口处的拱门上。门左右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乐种乐耕乐开怀”,下联是“原汁原味原生态”。写对联的人今年58岁,叫蒋宗兴,是电厂燃料运行班的主值班员。

见到蒋宗兴时正值傍晚,他在农场里给菜地里的两畦豆荚浇水。菜地的一角立着一面棕红色的认种牌,牌子上写着“农家菜园”四个大字和“主人:蒋宗兴”。和电厂里的不少职工一样,蒋宗兴既是“农场主”,也是值班员。在这个福建省首个职工自建农场的电厂里,“开心农场”成了工人的乐园,新老两代工人也在这里“链接”。

种出电厂里的“滋味”

在蒋宗兴身后,电厂里的两座冷凝塔升腾起洁白的水汽。这一天,蒋宗兴不仅要打理菜园,还要到不远处的输煤集控综合楼里值“小夜班”,值班从晚上8点开始,持续到次日凌晨2点。

“西红柿肥料下多了就酸,但用来炒蛋别有一番风味”“田里的花菜打过霜,稍微一煮就软烂了,吃起来带着香气”“地里的萝卜开了花,不仅没有辛辣味还透着甜”……在老蒋的讲述中,“开心农场”种出的菜,有着别样的滋味。

2015年5月,厂里工会要给职工“分地”的消息传到了电厂里的6个分工会,蒋宗兴和工友们听说电厂里有地种,第一时间报了名。那个月,他和工友们在食堂西侧的空地上代表分工会参与“选址”。后来每天一下班,电厂里的职工就自发带着铁锹、拿着铲子到地里“开荒”,一干就是3个月。

这片空地原本规划是工厂“南大门”,由于厂区门口的道路一直没有通车,这片地闲置多年,被用来堆放渣土。工会干部张晓花回忆,当时不少职工拖家带口来“开荒”。人最多的时候,不到5亩的地里有60个工人整土地。“那一年,大伙‘开荒’的热情就和生产区里的炉膛一样滚烫。”

就这样,这里成了福建全省首个职工自建农场的电厂。后来,职工在农场里不仅种上了菜,还盖起了禽舍。农场红火的时候,一地难求。

当年,农场迎来了大丰收。冬至那天,厂里现宰的禽肉和当天采摘的绿色蔬菜,被送进了职工食堂,成了厂里职工的免费午餐。从此,每年冬至,“开心农场”就成了这座电厂里被工友们挂在嘴边的“年的滋味”。

如今,福建华电下属28家基层单位全建起了“开心农场”。

农场成为“适老”选择

说起建农场的原因,永安电厂工会主席黄朝阳坦言:“这是厂里‘适老’的选择。”这座老电厂里有不少年花甲的工人。

1958年永安地区发电机容量仅464千瓦,为适应当时工业发展需要,当地决定筹建永安火电厂。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当地工业的迅速兴起,闽北电网出现严重缺电,为满足用电需求,永安火电厂两台2.5万千瓦机组投产,成了全省最大的火电厂。

1989年从部队转业进厂的吴金荣,被分配到维护部,人称“小吴”。如今,吴金荣干成了“老吴班长”,班组的均年龄接50岁。“农场让我们这些老工人有了新去处。就算退休了,我还愿意回来接着种!”吴金荣说。

春节期间,电厂里的两台机组“双停”,吴金荣和维护部的工友们也迎来了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检修期。他们要抢在机组重新启动前,完成锅炉的管养维护。虽然今年遇上了寒冬,可机组的炉内温度依旧能超过60摄氏度。每进炉一趟,吴金荣就能热出一身汗。

即便如此,一下班,老吴还是会“钻”进农场自己认养的菜地里。在吴金荣看来,“开心农场”让这座老电厂不仅添了绿,还多了一份对老工人的“人情味”。

“链接”新老工友

去年年底,在福建华电全省一年一度的示范农场评选会上,90后的燃管班班长郑俊伟是永安电厂“开心农场”的代言人。“开垦荒地在山坡,心喜丰收快乐多。农地半亩招手笑,厂主邀我共欢歌。”他把蒋宗兴为农场即兴赋的诗搬进了评选现场。

黄朝阳告诉记者,电厂里的年轻人“不爱种地”,一方面是因为电厂进入“新老职工交替”的新发展周期,年轻人要“接班”,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业务工作,有限的休息时间只会留在“厂里”,无暇花在“地里”;另一方面,年轻职工大多没有种地的经历,与土地、农事没有天然的感情。随着厂里“老农人”陆续退休,“开心农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

即便如此,永安电厂依旧加大了对于农场的投入。去年,电厂门前的市政道路开通,老农场被拆除后,厂里给新农场“安置”到了新地块。新农场不仅扩大了面积,还增设了废水生态循环利用设施,并开辟了全新的养殖区。

如今,“开心农场”的农事体验成了电厂“青年夜校”的必修课程,厂里评选的“种养达人”要带着新工人除草、施肥、整理土地,开展农事培训;电厂还计划在农场里开辟“青年责任田”,发动年轻工人也来承包土地,组织新老农人共同参与农场经营管理。从蒋宗兴那,郑俊伟和厂里的年轻工人不仅学到了种地的知识,还知道了“永安电厂曾经被称作福建电力的‘老大哥’”……

公司党委书记邱国华告诉记者,希望“开心农场”能够成为电厂里新、老工人的“链接”,让电厂的故事在工人中传承下去。(记者 李润钊)